第48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八
1978年的末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同年,港英政府宣布開放外國銀行在港設立分行的條件, 開放銀行牌照。
而有一家銀行立刻踩著東方入駐香港。
慶業銀行,於1918年在倫敦成立,開創者乃華裔人士。幾十年過去, 慶業成為了在紐約,孟買等地都有所上市的國際領先銀行。慶業早期試圖與花旗一同成為了華夏首批註冊成為本地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 但由於一些失誤和政策限制, 計劃失敗。現在,慶業趁著東風強勢闖入香港銀行界,並且攜帶回了大批銀行人才來到香港,其中不乏浸淫華爾街的高手。
同時, 以“威尼斯之女”稱號重回香港影視界的陳敏嬌又再次消失在了大眾視野裏。但在陳敏嬌的授意下, 《最後的弗拉門戈》在天嬌旗下的的個別影院開展了類似“點映”的放映模式。
《電影雜刊》附頁贈有觀影優惠券,只有憑借觀影優惠券才能夠知道《最後的弗拉門戈》的準確放映時間和放映地點。杜風一開始是質疑這種方式,但陳敏嬌的堅決不妥協。《最後的弗拉門戈》放映版權是她靠著和保羅的關系低價拿下的, 連她片酬的零頭都不到。陳敏嬌最後還是選擇在香港放映《最後的弗拉門戈》不是為了賺錢, 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粉絲和影迷的期待。
熱愛的電影的人會購買《電影雜刊》,畢竟這是全香港迄今為止唯一一本最為權威和精彩的電影雜志。
而喜歡的她人也會對此有所了解。
一般觀眾不願意買賬的《最後弗拉門戈》,這些人, 願意花費自己的金錢和兩個多小時的生命時間去交換一場由陳敏嬌出演的人生夢境。
以最低的成本, 在能夠賺取一些利潤的情況下,展示了這部電影,也向香港展示了她的演技成果。以最簡單快捷的方式, 拉開了她和別人的距離。《捉鬼》不再會是她的代表作,至少對於這些熱愛電影和關註電影的人來說,他們認識了《最後》裏的她。
陳敏嬌是踩著1978年的尾巴回到香港的。
1978年12月31日,星期日。
她和元何青終於重新回到了這片狹小卻又孕育著無限力量的土地上。元何青還在路上同她感慨,在內地錯過了香港歡度平安夜和聖誕節的狀況,現在又要在途中錯過於維多利亞港兩旁舉行的歡度新年儀式。
好在他們最後還是趕上了,杜風開著車來接他們。以陳敏嬌的身份當然是不太適合擠在人群中參加倒數的,杜風定下了一家餐廳,就在維多利亞港灣旁的高樓上。坐於窗前,正好可以一眼覽盡下面的風采。
車在人群裏穿梭,有一些擁堵,杜風親自開車,掌著方向盤的模樣顯露出一絲不耐煩。
“成功了嗎?”他想到一個最關鍵的事。
元何青看了眼陳敏嬌的臉色,清了清嗓子,“成了。”
他從自己的包裏掏出一份公文,想要遞給杜風,卻被杜風眼神阻止,這家夥吊兒郎當地看著鏡子裏的元何青,“元生,我開著車呢。什麽東西?你讀。”
陳敏嬌收回看著窗外的目光,朝元何青點頭示意。
元何青一副教書先生的模樣,扶了扶自己鼻梁上的眼鏡,語氣中略帶自豪地將文件上的字詞讀了出來。
“經過廣東省港澳工作委員會的討論和審批,特以準予香港出版的《電影雜刊》一雜志於廣東定點報刊發售。也一並允許內地訂購者通過港澳臺或海外親友進行代付款訂購,以郵寄的方式送予內地。該雜志由華夏圖書進口公司負責進口,另,該雜志在內地的銷售額度達到……”(註1)
杜風挑了下眉,“可以啊元生,挺能幹。”
杜風雖未有親自去參與到與內地相關的商業活動中,但是他也心知肚明能夠拿下這一份公文的不易。
這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除了發布一通文件,還一點風聲沒有,現在他倆倒好,去了一趟內地,不足三月,就拿下了這種公文。
元何青靦腆地擺了擺手,“還多虧了陳小姐。”
陳敏嬌可不愛居功,“元生,何必推脫給我。還好你有個好舊友。”
他們這一次內地之行,並不是一番通順的。一開始,哪裏的門路都行不通,兩個人像是摸不著北的羊,一整天都暈頭轉向。
好在後來陳敏嬌讓元何青聯系了自己的舊友,他這個朋友可了不得,現在於內地的《華夏電影》一刊當主編,頗有幾分地位,能夠說得上話。
元何青一開始還有些靦腆,覺得難做,但是聯系後的結果讓他意想不到。
他那朋友,居然在聽說後一口答應了下來。
元何青還不懂為何,那舊友就提出了一個小要求,想要為陳敏嬌做個專訪。她在威尼斯的傳奇都傳到內地來了,舊友更是陳敏嬌的粉絲。
於是陳敏嬌半點費用沒要,安安生生接受了舊友的采訪,並且為《華夏電影》拍攝了好些照片作為專用,甚至拍攝了一張封面。
互利互惠的事。陳敏嬌心裏算得清楚,也不會拒絕。
《華夏電影》的主編果然是個能人,直接帶著陳敏嬌和元何青去了北京,找上了中央港澳事務辦事所的負責人,又聯系了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好一番纏鬥,終於拿下了這一份公文。
元何青不知道,陳敏嬌卻明白為何如此緊要的關頭,上面松了口,同意為這一份公文,為一份《電影雜刊》放行。
緣由不過是提出改革開放的鄧領導人,冷靜而睿智,不僅重視經濟事業的覆興,更加提前將目光放在了文藝事業上。(註2)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所在。
香港的文化弱就弱在,沒有根基。縱觀香港的電影,幾乎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談及了“尋根”這種事。它不像臺灣電影,後期尋根文化和鄉愁隔著一腔海峽蓬勃地噴湧而出。香港如同一個漂泊不定的游子,游子養育出的電影人,也缺乏對於一些國家大義的思量。香港電影更多的是將目光集中在情/色與暴力之上,這是一個由商業養活的地方,電影也是。香港電影人更多考慮的是電影的商業效果,而非文化影響。
然而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最為驚人,文化入侵更是後世不斷被人提及的問題。
現在,一個《香港雜刊》想要進入內地,當然可以,但前提是每一次都需要審核,絕不允許有一星半點涉及到分裂國家民族的東西。
讓內地通過這種方式了解香港電影,不失為以後的事業做出的一種很好的鋪墊。所以上面點頭同意了,所以陳敏嬌他們成為了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只是這螃蟹得小心吃,陳敏嬌當然心裏有數,有她在,有元何青主管著,《電影雜刊》就絕不會有走向歪路的一天。
這是他們給予港澳事務辦事所的諾言。
盡管如此,但陳敏嬌和元何青還是在內陸跑了好些日子。內地就是這點麻煩,辦一些事,總是要度過好些個彎彎繞繞,解決許多流程,折騰來折騰去,才能夠搞定獲得最終結果。
杜風聽完頗有些感慨。
“只希望這一步,沒有走錯。”
“作為交換,《電影雜刊》必須定期在刊物中發布同內地相關的影視訊息。”陳敏嬌提起這事。內地□□把內地電影的一手獨家新聞交給了天嬌,為的也是一個文化傳播的效應。大家互惠互利,錢不是重頭事,別的才是。
他們下了車,杜風為陳敏嬌拉開車門。
“之前元生不是失敗?”
元何青早就動過進內地采訪的念頭,但是總是被拒之門外。非內地記者是不具備采訪資格的。
陳敏嬌說了聲謝謝,跟著杜風領著元何青往大廈裏走,三人在電梯口駐足等待。
“《華夏電影》的主播找人撥下了這個許可。”陳敏嬌拍了拍元何青的肩膀,“現在我們元生啊,可是香港第一人啰。”
叮咚。門緩緩打開。
元何青不住地扶著眼鏡,對於陳敏嬌的誇獎有些害羞。但他同樣是喜悅的,作為一個電影的狂熱愛好者,能夠有次殊榮,實在是幸事。
杜風定下的位置靠窗,他打了個響指,有人上菜。樓下,港灣兩岸都是激動倒數的人們,樓上,三人舉杯暢飲。
“敬1978。”杜風翹著腿說。
“敬改革開放。”陳敏嬌撐著下巴,她望了眼窗外,好似可以望到深圳和廣州,又好似看到一條巨龍,在一片廢墟上慢慢蘇醒。
“三。”
“二。”
“一!”
酒杯碰在一起,是1979到來的聲音。
作者有話要說: 註1:瞎編的。理論上來說應該是1979年才有雜志可以進入內地,比如逃港者列孚創辦的電影雜志。這裏在平行世界在時間上有所提前,請勿深究。
註2:這個平行世界的娛樂界全洗盤靠我虛構,但是政治軍事什麽的還是保有一份尊敬叭。這裏沒有過分虛構,鄧爺爺的確是在電影事業上給予了當時的中國非常大的助力,力排眾議推動了好幾部電影在全國的公開上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1978年的末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同年,港英政府宣布開放外國銀行在港設立分行的條件, 開放銀行牌照。
而有一家銀行立刻踩著東方入駐香港。
慶業銀行,於1918年在倫敦成立,開創者乃華裔人士。幾十年過去, 慶業成為了在紐約,孟買等地都有所上市的國際領先銀行。慶業早期試圖與花旗一同成為了華夏首批註冊成為本地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 但由於一些失誤和政策限制, 計劃失敗。現在,慶業趁著東風強勢闖入香港銀行界,並且攜帶回了大批銀行人才來到香港,其中不乏浸淫華爾街的高手。
同時, 以“威尼斯之女”稱號重回香港影視界的陳敏嬌又再次消失在了大眾視野裏。但在陳敏嬌的授意下, 《最後的弗拉門戈》在天嬌旗下的的個別影院開展了類似“點映”的放映模式。
《電影雜刊》附頁贈有觀影優惠券,只有憑借觀影優惠券才能夠知道《最後的弗拉門戈》的準確放映時間和放映地點。杜風一開始是質疑這種方式,但陳敏嬌的堅決不妥協。《最後的弗拉門戈》放映版權是她靠著和保羅的關系低價拿下的, 連她片酬的零頭都不到。陳敏嬌最後還是選擇在香港放映《最後的弗拉門戈》不是為了賺錢, 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粉絲和影迷的期待。
熱愛的電影的人會購買《電影雜刊》,畢竟這是全香港迄今為止唯一一本最為權威和精彩的電影雜志。
而喜歡的她人也會對此有所了解。
一般觀眾不願意買賬的《最後弗拉門戈》,這些人, 願意花費自己的金錢和兩個多小時的生命時間去交換一場由陳敏嬌出演的人生夢境。
以最低的成本, 在能夠賺取一些利潤的情況下,展示了這部電影,也向香港展示了她的演技成果。以最簡單快捷的方式, 拉開了她和別人的距離。《捉鬼》不再會是她的代表作,至少對於這些熱愛電影和關註電影的人來說,他們認識了《最後》裏的她。
陳敏嬌是踩著1978年的尾巴回到香港的。
1978年12月31日,星期日。
她和元何青終於重新回到了這片狹小卻又孕育著無限力量的土地上。元何青還在路上同她感慨,在內地錯過了香港歡度平安夜和聖誕節的狀況,現在又要在途中錯過於維多利亞港兩旁舉行的歡度新年儀式。
好在他們最後還是趕上了,杜風開著車來接他們。以陳敏嬌的身份當然是不太適合擠在人群中參加倒數的,杜風定下了一家餐廳,就在維多利亞港灣旁的高樓上。坐於窗前,正好可以一眼覽盡下面的風采。
車在人群裏穿梭,有一些擁堵,杜風親自開車,掌著方向盤的模樣顯露出一絲不耐煩。
“成功了嗎?”他想到一個最關鍵的事。
元何青看了眼陳敏嬌的臉色,清了清嗓子,“成了。”
他從自己的包裏掏出一份公文,想要遞給杜風,卻被杜風眼神阻止,這家夥吊兒郎當地看著鏡子裏的元何青,“元生,我開著車呢。什麽東西?你讀。”
陳敏嬌收回看著窗外的目光,朝元何青點頭示意。
元何青一副教書先生的模樣,扶了扶自己鼻梁上的眼鏡,語氣中略帶自豪地將文件上的字詞讀了出來。
“經過廣東省港澳工作委員會的討論和審批,特以準予香港出版的《電影雜刊》一雜志於廣東定點報刊發售。也一並允許內地訂購者通過港澳臺或海外親友進行代付款訂購,以郵寄的方式送予內地。該雜志由華夏圖書進口公司負責進口,另,該雜志在內地的銷售額度達到……”(註1)
杜風挑了下眉,“可以啊元生,挺能幹。”
杜風雖未有親自去參與到與內地相關的商業活動中,但是他也心知肚明能夠拿下這一份公文的不易。
這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除了發布一通文件,還一點風聲沒有,現在他倆倒好,去了一趟內地,不足三月,就拿下了這種公文。
元何青靦腆地擺了擺手,“還多虧了陳小姐。”
陳敏嬌可不愛居功,“元生,何必推脫給我。還好你有個好舊友。”
他們這一次內地之行,並不是一番通順的。一開始,哪裏的門路都行不通,兩個人像是摸不著北的羊,一整天都暈頭轉向。
好在後來陳敏嬌讓元何青聯系了自己的舊友,他這個朋友可了不得,現在於內地的《華夏電影》一刊當主編,頗有幾分地位,能夠說得上話。
元何青一開始還有些靦腆,覺得難做,但是聯系後的結果讓他意想不到。
他那朋友,居然在聽說後一口答應了下來。
元何青還不懂為何,那舊友就提出了一個小要求,想要為陳敏嬌做個專訪。她在威尼斯的傳奇都傳到內地來了,舊友更是陳敏嬌的粉絲。
於是陳敏嬌半點費用沒要,安安生生接受了舊友的采訪,並且為《華夏電影》拍攝了好些照片作為專用,甚至拍攝了一張封面。
互利互惠的事。陳敏嬌心裏算得清楚,也不會拒絕。
《華夏電影》的主編果然是個能人,直接帶著陳敏嬌和元何青去了北京,找上了中央港澳事務辦事所的負責人,又聯系了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好一番纏鬥,終於拿下了這一份公文。
元何青不知道,陳敏嬌卻明白為何如此緊要的關頭,上面松了口,同意為這一份公文,為一份《電影雜刊》放行。
緣由不過是提出改革開放的鄧領導人,冷靜而睿智,不僅重視經濟事業的覆興,更加提前將目光放在了文藝事業上。(註2)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所在。
香港的文化弱就弱在,沒有根基。縱觀香港的電影,幾乎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談及了“尋根”這種事。它不像臺灣電影,後期尋根文化和鄉愁隔著一腔海峽蓬勃地噴湧而出。香港如同一個漂泊不定的游子,游子養育出的電影人,也缺乏對於一些國家大義的思量。香港電影更多的是將目光集中在情/色與暴力之上,這是一個由商業養活的地方,電影也是。香港電影人更多考慮的是電影的商業效果,而非文化影響。
然而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最為驚人,文化入侵更是後世不斷被人提及的問題。
現在,一個《香港雜刊》想要進入內地,當然可以,但前提是每一次都需要審核,絕不允許有一星半點涉及到分裂國家民族的東西。
讓內地通過這種方式了解香港電影,不失為以後的事業做出的一種很好的鋪墊。所以上面點頭同意了,所以陳敏嬌他們成為了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只是這螃蟹得小心吃,陳敏嬌當然心裏有數,有她在,有元何青主管著,《電影雜刊》就絕不會有走向歪路的一天。
這是他們給予港澳事務辦事所的諾言。
盡管如此,但陳敏嬌和元何青還是在內陸跑了好些日子。內地就是這點麻煩,辦一些事,總是要度過好些個彎彎繞繞,解決許多流程,折騰來折騰去,才能夠搞定獲得最終結果。
杜風聽完頗有些感慨。
“只希望這一步,沒有走錯。”
“作為交換,《電影雜刊》必須定期在刊物中發布同內地相關的影視訊息。”陳敏嬌提起這事。內地□□把內地電影的一手獨家新聞交給了天嬌,為的也是一個文化傳播的效應。大家互惠互利,錢不是重頭事,別的才是。
他們下了車,杜風為陳敏嬌拉開車門。
“之前元生不是失敗?”
元何青早就動過進內地采訪的念頭,但是總是被拒之門外。非內地記者是不具備采訪資格的。
陳敏嬌說了聲謝謝,跟著杜風領著元何青往大廈裏走,三人在電梯口駐足等待。
“《華夏電影》的主播找人撥下了這個許可。”陳敏嬌拍了拍元何青的肩膀,“現在我們元生啊,可是香港第一人啰。”
叮咚。門緩緩打開。
元何青不住地扶著眼鏡,對於陳敏嬌的誇獎有些害羞。但他同樣是喜悅的,作為一個電影的狂熱愛好者,能夠有次殊榮,實在是幸事。
杜風定下的位置靠窗,他打了個響指,有人上菜。樓下,港灣兩岸都是激動倒數的人們,樓上,三人舉杯暢飲。
“敬1978。”杜風翹著腿說。
“敬改革開放。”陳敏嬌撐著下巴,她望了眼窗外,好似可以望到深圳和廣州,又好似看到一條巨龍,在一片廢墟上慢慢蘇醒。
“三。”
“二。”
“一!”
酒杯碰在一起,是1979到來的聲音。
作者有話要說: 註1:瞎編的。理論上來說應該是1979年才有雜志可以進入內地,比如逃港者列孚創辦的電影雜志。這裏在平行世界在時間上有所提前,請勿深究。
註2:這個平行世界的娛樂界全洗盤靠我虛構,但是政治軍事什麽的還是保有一份尊敬叭。這裏沒有過分虛構,鄧爺爺的確是在電影事業上給予了當時的中國非常大的助力,力排眾議推動了好幾部電影在全國的公開上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